肾病百科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患者需及时诊断,然后对症用药


导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我国慢性肾脏病在终末期最为多见的病因之一。本病有着隐匿的发病特征,临床表现亦多样且复杂,且有不少并发症。西医疗法主要以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微循环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降低病情发展的速度。但也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其复发率,给患者的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01慢性肾小球肾炎属慢性肾脏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还需重视

1、概述

一项全球疾病负担调查发现,在社会人口指数中等的国家中,慢性肾脏病是第十大死因,此类疾病在全球有着13%的成年患者,且患病量可随年龄的递增而逐渐攀升。而慢性肾小球肾炎亦名慢性肾炎,是慢性肾脏病的第三大发病因素,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基本特点,可伴进行性的肾功能衰退。

此病以中、青年为主,近年研究调查表明,我国以超过40岁为年龄特征的成年人慢性肾炎发病率约占10%,且有一定的增长趋向。慢性肾炎缠绵难愈的病情特点,使得临床治疗的过程相对漫长,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给社会和家庭的经济生活带来不小的负累

2、发病因素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进行性肾病,有调查研究显示,有近1/4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并没有肾脏病的病史,这一特点使得此病的病因具有多样性。除了其他肾小球疾病的迁延所致,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亦可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而来,如感染导致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尽管存在多种传染源,但以链球菌感染这一特征最为普遍,且儿童居多。

但成人患者的感染部位比儿童更具异质性,比如上层呼吸道、皮肤、肺、心脏、泌尿道、牙齿、口腔黏膜,且更可能继发于非链球菌感染,特别是葡萄球菌感染。统计发现,近30年来,此病的目标逐渐转向成年人,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此外,高血压、高血脂及大量蛋白尿等非感染因素亦可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3、发病机制

目前,学者对慢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围绕于免疫、炎症反应和非免疫、炎症反应,但主要与免疫炎症损伤有关,普遍观点认为其发病机制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中抗体与抗原复合物的吻合、源于肾小球固有成分的抗原或者是来自其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抗体

感染可能在遗传易感个体中引发许多自身免疫或其他反应,并通过许多始于先天免疫反应激活的途径致肾小球疾病。因感染病原体的性质和宿主的基因调节免疫反应的不同,这些途径可包括免疫失调、佐剂效应、表位扩散、分子模拟、表位构象变化和抗原互补性等。

此外,感染也可能对足细胞和其他肾小球细胞有直接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进程、细胞因子分泌失调、免疫应答紊乱及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4、辅助检查

临床辅助检查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不可或缺的手段。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辅助诊断的有实验室检查尿液及血液常规、肾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等,还可配合肾脏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此外,通过对肾脏病病理风险的早期判断和预后,可以调节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进而会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水平。

如肾活检这一肾脏病理学检查,是为肾小球疾病提供诊断和预后信息的金标准,但该程序在评估纵向疾病活动性方面的应用则比较有限。有研究人员更专注于尿液分子分析,并借此确定肾脏反的无创替代标记物,目的是将这些生物标记物用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干预治疗的进展和组织水平反应的更敏感指标。

0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以下这6种方式,患者还需了解

1、一般治疗

慢性肾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劳,戒烟限酒,防止感冒、着凉及感染等可产生肾损害的因素,勿服具有肾毒性的药品。每日饮食上以优质低蛋白(0.6-1.0g/kg)食物为宜,如若患者伴有血压高宜少食咸且低盐(<3g/d)饮食,伴有血脂高嘱其少食油且低脂饮食,伴有高尿酸血症者应勿饮酒且低嘌呤饮食。同时应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量,加服氨基酸以防负氮平衡。


2、控制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抑剂类降压药通过改善肾小球在压力、灌注和滤过方面的异常状态,达到减少尿中蛋白量,如贝那普利可明显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外基质积聚且一定程度上阻止系膜细胞增生;亦有研究表明,如利尿剂类降压药氢氯噻嗪能够有效减缓肾小管损伤导致其细胞对代谢及供氧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控制缺血再灌注因素导致的损伤。

3、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抗免疫、炎症反应达到缓解血尿及蛋白尿的症状,能够进一步控制肾功能的进行性衰减、改善临床症状。如霉酚酸酯与环孢霉素联用,可降低后者的毒性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与中小剂量的泼尼松合用,亦能改善环孢霉素使用的安全性。


但即使通过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获得临床缓解后,仍有患者尿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排泄增加,提示潜在疾病的亚临床活动仍在进,表明肾脏正处在发生炎症和维化过程中,并与不良预后相关。由此可见,应用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否有确切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新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4、改善肾脏微循环

肾小球硬化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终末期病理改变,使用抗凝剂如阿司匹林等可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亦有不少研究表示,能够补给前列腺素E1的微血管保护剂,如前列地尔,经充盈肾脏微血管的正向作用,以此增加肾血流量,并能延缓肾小球纤维化的发生。

5、肾移植

当透析等手段难以维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及阻止肾小球硬化的进程时,可以考虑采取肾脏移植的方法。在进行肾移植的患者中,以肾小球肾炎为主要诊断者占总体比例的20%~40%。由于近年来更好地使用降血压并减少尿蛋白的药物及更有效地治疗复发性肾小球肾炎,使得进行肾移植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总体移植物的存活率明显上升。

6、中药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日久,肾小球逐渐纤维化发展,临床多见气虚血瘀之症。肾、脾两脏为人体、后天之本,且脾亦为人体散精而行津,脾虚可及肾,肾病易累脾,脾肾双虚为慢性肾炎之常证。

中成药剂型便捷,适宜慢性肾炎患者长期服用,如临床常用之肾炎康复片,具有滋肾补脾、扶正解毒的功效。肾炎康复片联同西医常规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肾患者的血压、胆固醇、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


百令胶囊通过发挥补益肺、肾气血的作用,有阻止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患肾小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缓解肾功能不全的症状表现之效,并能提高本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其生存质量。随着中药药理学的蓬勃发展,中药提取物对延缓肾小球纤维化的进程及高患者机体代谢及免疫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语: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面有着突飞猛进的进展,但不得不提的是,临床对此病大多数的治疗措施仍然是以针对下游事件为主,而不是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探寻慢性肾小球肾炎易感性的遗传基础,这样更有助于针对免疫反应、激活肾小球中相应介质的新药物的开发,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 高梦医生 1403 阅读 0 评论



我要咨询

药品 | 病理 | 病例 | 医生

输入您需要了解或查询的关键词,选择需要查询的方向

知识库查询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