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百科

20岁得了尿毒症,除了透析和换肾还其他办法吗?三大高科技值得期待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最严重阶段,相当于慢性肾脏病(CKD)的5期。此时肾脏的功能严重受损,肾脏无法将体内代谢产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体内毒素越来越多,只能依靠透析机器将毒素过滤出去,或者移植一个肾脏来进行工作,否则就可能很快失去生命。

目前全球约有300万人患有尿毒症,他们多数需要依赖于昂贵的透析治疗来延续生命。

但透析的缺点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而且透析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肾脏的功能;透析会使很多人出现乏力等并发症,最终无法继续透析。

目前,肾移植仍然是尿毒症的最佳选择。但是,肾源的紧张使尿毒症患者得到肾移植治疗的机会渺茫,在我国150例的尿毒症病人仅有一例得到肾移植。

即使幸运进行了肾移植手术,身体的免疫力会对来自别人的肾脏进行排斥,需要终身服用抗免疫抗排斥药物。而且就算服用了这些药物,仍然有部分肾移植患者出现了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失去功能。

那么除了透析和肾移植,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治疗尿毒症呢?

答案是目前没有,未来可期。

这里涉及到三个前沿的医学技术。

一、克隆

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拔出一把猴毛,用嘴巴轻轻一吹,猴毛瞬间变化一群与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的猴子,这种神话中的想象即将成为现实。

这种技术就称作克隆。

1996年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首次使用羊的乳腺细胞发育成了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这是科学家首次使用动物的体细胞创造出动物。

此后,掀起了克隆动物研究的热潮。随后体细胞克隆牛、鼠、猪、兔、狗等相继出现;2017年,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动物能够克隆成功,在技术上讲,克隆人类已经不成问题!

尿毒症病人肾脏没功能了,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克隆出一个“自己”,将“自己”的刚发育好的肾脏移植到自己体内,由于基因完全相同,移植不会有任何排斥反应。

但是,想象一下,这种技术万一被邪恶的人得到,比如说希特勒,克隆出成千上万的希特勒,人类将是怎样的灾难!

克隆人也并不符合人类伦理。如果允许克隆人,其与人类是什么关系?是父子、兄弟还是其他?克隆人有没有人权?又如何维护?

所以目前国际上有一个普遍的共识,禁止克隆人类!

既然人类无法克隆,又如何拯救尿毒症病人的无功能肾脏呢?这里就涉及到第二种技术——干细胞。

二、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包括肾脏细胞)的多潜能细胞。

干细胞又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寻找及诱导困难;而胚胎干细胞的出现得益于克隆技术的发展。

人类干细胞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81年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系成功建立,在体细胞克隆技术出现之前,胚胎干细胞只能从受精卵中提取,胚胎随后就会被损坏,用在人类身上有违伦理。而随着1997年克隆羊“多利”的问世,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发展,1998年首次得到了人胚胎干细胞。

将病人的体细胞,利用克隆技术,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内形成重构胚,从重构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进而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需要替代的细胞,如分化为心肌细胞修复受损的心脏、分化为肾脏细胞治疗尿毒症。由于所用的细胞来自病人自身,不会发生免疫排斥。

这是一种治疗性克隆(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干细胞,以对病变组织器官进行替代治疗),并没有将胚胎放入子宫内让其发育为胎儿,发育为克隆人,引发的伦理学争议较生殖性克隆(克隆人)小,在世界上被部分国家批准,但也有些国家禁止。

目前能用于临床的治疗性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处于细胞替代性治疗阶段,离真正克隆出可用于移植的人类组织和器官,还为时尚早。

人体的组织器官(比如肾脏)是非常复杂的,干细胞发育而成的肾脏细胞,组合在一块,不一定能呈现肾脏的功能,发挥肾脏的作用。

2013年,日本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利用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育出了大小约两毫米的立体肾脏组织。该组织具有和人体内相同的可以产生尿液的结构。但距离培养出真正的肾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3D打印

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出三维的物体。

3D打印于1986年发明,几十年来,打印技术逐步提高,由原来打印建筑模型、衣服,到后来将生物材料通过3D打印制备成可植入体内的骨骼、支架,干细胞种植在支架上进行组织工程修复,细胞打印,组织器官打印等。

3D打印的服装

医学界已经能够打印牙齿、骨骼等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的零部件,并应用于临床。

脊柱肿瘤切除部分脊椎的病人,可以通过3D打印脊柱植入物实现整形。

3D打印的脊柱植入物

细胞3D打印属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是将一层热敏胶材料一层细胞逐层打印,热敏胶材料温度经过调控后会降解,最终形成含有细胞的三维结构体。

打印用的细胞取自病人的脂肪或者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按事先设定的形状打印,最终,这些细胞长在一起,形成组织。

2010年,全球首次使用培养的人体细胞3D打印出首例血管。

2013年,美国成功打印出具有普通肝脏功能的小型肝脏组织。

2018年,爱丁堡大学结合干细胞技术与3D打印技术,成功培育出了人源3D肝脏组织,并且在小鼠水平显示出治疗的潜力。

2019年4月,以色列研究人员使用病人的脂肪组织与打印材料混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颗具备细胞和血管的迷你版3D打印心脏,比病人的心脏小,但拥有清晰的血管脉络。研究人员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培养,以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之后再进行动物移植实验。

2019年8月卡耐基梅隆大学,利用3D生物打印机,他们成功地用心肌细胞和胶原蛋白制造出可正常工作的心脏组织,具有同步收缩,定向动作电位传播等功能。距离打印出真正能用于生物的心脏,又近了一步。

研究人员也一直在试图打印出肾脏,但人体肾脏复杂的三维结构和内部蜂窝状构造比打印心脏的难度还要更大。

2016年,哈佛大学教授詹妮弗·路易斯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体肾脏中近端小管,这是组成肾脏基本功能单位的最重要结构,其功能几乎与健康肾脏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

以上三种技术在肾脏的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要完美复制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仍不现实。目前,对尿毒症病人来讲,还是只能维持透析,有条件的话可以做肾移植。希望器官再生修复医学能够早日做出突破,让肾病患者早日获得新生。



作者: 腾讯 972 阅读 0 评论



我要咨询

药品 | 病理 | 病例 | 医生

输入您需要了解或查询的关键词,选择需要查询的方向

知识库查询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