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百科

当年梁启超的肾被切错后,引发“肾病诊疗技术”的思考……

51岁的梁启超出现了病因不明的尿血,决定到当时最先进的协和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协和医生的诊断顺序,即使以现在观点看也是非常科学的。

血尿首先考虑泌尿系统问题,而泌尿系统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肾脏。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医生首先查明他的尿道和膀胱都正常,鉴于梁启超之前已经排除了结石和结核,输尿管病变可能性也不大。那最可疑的病变部位就是肾脏了。


具体哪个肾呢?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肾脏排泄功能左侧强于右侧,而且左侧尿液“其清如水”,右侧排泄物则带血。至此,医生将病变部位锁定为右肾。医生对右肾进行了X光检查后,发现右肾有一个樱桃大小的阴影。

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检查到这个地步很不错了,医生的判断也合情合理:检查提示病变在右肾,右肾影像学检查也确实发现了肿瘤。肾脏肿瘤极少有良性且良性肿瘤不会引起尿血,而恶性肿瘤不仅会导致尿血,更会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


于是,医院建议切除右肾。手术很顺利,但是问题来了:

一、右肾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为良性,并非恶性;

二、梁启超做了手术后依然有血尿症状,反复发作,一直到去世也未能痊愈。

没办法,协和医院最后只能诊断为“无理由之出血症”,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不明原因尿血”。而如今,诊断梁启超血尿的原因很容易了,我判断梁启超有可能是IgA肾病之类的肾炎,合并右肾良性肿瘤。

从这件事情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幸亏得的是肾病”、“幸亏生活在这个年代”,不知道肾友们有没有这种幸福感?


一、如今诊断技术很多:

1、慢性肾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计数、全套基础代谢、尿液分析、血蛋白、血脂等;

2、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以下检查,作为评估慢性肾病患者的一部分:血和尿蛋白的电泳及蛋白的游离轻链、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的水平、补体的水平、胞浆型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水平、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性病实验室检查血清等;

3、影像检查:超声、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肾扫描等;

4、肾穿刺诊断

对肾病患者而言,大部分情况都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糟糕,即便中途病情有反复,但持之以恒,跟随现代医疗的脚步,相信科学,规范治疗和管理,可以使得98-99%的肾友完全可以避免尿毒症的发生。



二、就算少部分肾病患者没能阻止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发生,也还有透析和肾移植做“保障”。在所有的器官移植中,肾移植的存活率也最高,目前,移植肾15年存活率高达70%以上。就算“移植肾失功”,还可以继续透析治疗。

三、生物替代治疗、3D肾脏器官等最新研究,为新型的肾移植奠定了基础,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更会使新科技以更快的速度来到我们身边。

有这么多理由,让我们完全相信,肾病患者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也一样可以长寿,尿毒症不是“绝症”。


2854 阅读 0 评论



我要咨询

药品 | 病理 | 病例 | 医生

输入您需要了解或查询的关键词,选择需要查询的方向

知识库查询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