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百科

男子尿血查出IgA肾病,激素治疗不佳中药后康复,中医如何治疗?


慢性肾病是指肾病的发病迁延难愈,时间超过三个月,病人尿液和相关的血液指标出现异常,肾脏病理学、影像学发现异常,或肾脏的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低于60%,包括: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痛风肾、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等多种类型。



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

病变类型包括局灶节段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系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病变及硬化性病变等。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严重高血压或者肾功能不全。
IgA肾病多数患者病因不明,原发性IgA肾病,由肾脏本身疾病引起。继发性IgA肾病由肾脏以外的疾病引起,如紫癜性肾炎、HIV感染、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肿瘤、麻风病、肝脏疾病、家族性IgA肾病等。IgA肾病的诊断必须要有肾活检病理,必须要有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的结果支持。
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根据病人不同表现及病程,采用不同措施,保护肾功能,减慢病情进展。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减少蛋白尿、控制高血压、防治感染来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由于该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需要积极配合,遵医嘱用药,避免随意停药,并且定期复诊。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IgA肾病属于发病几率较高的一种肾病,有一定的治疗难度。西医治疗主要是使用激素类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大。患者往往倾向于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调理性治疗。如果IgA肾病是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西医治疗用一些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初期如果是肺脾两虚为主,中期激素用到足量后,辨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到激素减量之后,又会出现脾肾阳虚,要健脾补肾为主。整个中医治疗过程自始至终都要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
男子血尿查出IgA肾病,用中药治疗后病情控制稳定
患者xxx,男,34岁,河南省南乐县人。从小身体就非常棒,平时很少发生感冒。在2013年7月15日早晨起床后,患者发现自己的小便是红色的,当时的感觉是有点害怕,不知道为什么会尿血。于是到了医院就医。



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尿潜血(+++),医生说是肾病,建议患者住院治疗。开始在医院输液、吃药,治疗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尿检指标没有变化。医生说做一个肾穿刺检查吧,明确病理类型之后,好有针对性用药。
由于治疗了半个月没有效果,患者也非常着急,通过对肾病的了解,特别是看到一些透析的患者,感到非常可怕,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做了肾穿刺,病理活检显示IGA肾病。医生说需要用激素,不然这个病真没办法治好。于是开始服用激素,每天10片的激素,用到一个月时候,尿检转阴了,患者非常的高兴,以为肾病好了,终于可以不用吃药了。医生却说,激素不能一下就能停掉,只能慢慢地减量,而且肾病也需要定期的复查。
在这激素减量的过程中,尿检又出现异常。于是激素加量,然后再减量,就这样反反复复持续了半年的时间。激素的副作用也慢慢出现了,整个脸都变了形,人变得非常的胖(水肿),而病情却一点都没有好转。医生说,这个病情如果控制不住,3-5年后就会发展成尿毒症。患者心里害怕,脾气也变得很不好。
后来,通过科普知识了解肾病的发病情况及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咨询,了解到中药可以做好肾病。2014年3月29日患者来到某医院中医专家门诊就医,入院检查尿蛋白(++),尿潜血(+++),肾小球滤过率43ml/min,手脚发凉,睡眠饮食不好。根据这些情况,经过专家会诊,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用激素类西药控制尿蛋白,而且激素要慢慢地减量,不到危及时刻,尽量不用激素。患者住院半个月的时候,感觉手脚发凉的状况减轻了,睡眠变好了。医生每天利用查房的时间给患者介绍肾病的一些知识要点,坚定患者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住院治疗一个半月,检查尿蛋白转阴,潜血(+),患者带上半年的药物出院回家,遵医嘱继续服药,过了半年之后,化验指标一切正常,肾小球的滤过率也恢复到了48ml/min。指标一切正常,医生建议继续用中药巩固治疗,直到尿潜血(-)。
中医如何治疗IgA肾病?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IgA肾病的治疗采取两种措施,一种是中药汤剂治疗,另一种是西药激素治疗。中医治疗iga肾病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药物不能被病灶有效吸收,从而出现药效慢,甚至是没有效的现象。而西药治疗虽可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无法针对受损的肾脏进行修复,且有极强的副作用。临床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lgA肾病无特定的中医病名,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血尿”“水肿”“腰痛“肾风“虚劳”等范畴中,中医核心病机为正虚邪实。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大凡肾病多为阳损阴耗之候,故肾虚证在临床极其常见。肾虚证中气阴两虚是关键,绝大部分慢性肾病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虚证,虽然各个体自身气虚与阴虚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但从整体而言,它还是气阴两虚证,无需在虚证上再分气虚、阴虚甚或阳虚证。
辨证过程中应该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本病无论是哪一期,病程都比较长,不容易短期治愈,其病机是正虚邪恋,邪正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二是本病以尿血为主,初起的病机多为阴虚内热,邪热迫伤血络,血液从下窍而妄溢,如经久不愈、邪留络阻,必生瘀血、邪阻水道不利,肾脾运化水湿失司,湿热瘀浊肆虐,阳气阴血俱虚,邪热与水湿瘀浊并存,治疗时必需虚实兼顾,扶正与祛邪并重。常见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1、疏风散热,清上治下。适用于风热外感证。临床表现为咽干咽痛,口干喜饮,或有发热,无畏寒,肉眼血尿或尿赤黄而有镜下血尿,或有尿频、尿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上受,卫表郁阻,故咽干咽痛,口干喜饮,发热;风热之邪,上犯于肺,入里化热,邪热下扰肾络,络损血溢,肾失封藏,故导致血尿;下焦热盛,故见尿频、尿热。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外感之象。中药方:银蒲玄麦甘桔汤加减。
2、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适用于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有纳差腹胀,肢凉便溏,镜下血尿,舌质淡暗,脉沉细。脾气虚损,脾不摄精,脾不统血,故见镜下血尿、蛋白尿;脾虚,运化失司,故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差腹胀,肢凉便溏。舌质淡暗,脉沉细为气虚血瘀之象。中药方:补中益气汤加味。
3、清利湿热,解毒通淋。适用于下焦湿热,邪扰肾络证。临床表现为腰酸腰痛,尿黄短赤,甚者尿血鲜红,尿频不爽,脘闷腹胀,纳差,大便溏而不爽,苔黄腻、脉弦细或细数。湿热蕴结下焦,进一步耗损肾阴,阴虚内热,邪热灼伤肾络,故见尿黄短赤、血尿;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腰痛;下焦热盛,故尿频不爽,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故见脘闷腹胀、纳差、大便溏而不爽;舌脉为下焦湿热之象。中药方:小蓟饮子加减。



作者: 百度 407 阅读 0 评论



我要咨询

药品 | 病理 | 病例 | 医生

输入您需要了解或查询的关键词,选择需要查询的方向

知识库查询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