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百科

男子膜性肾病尿常白反复,用中药后保持稳定,中医如何治疗膜肾?



膜性肾病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如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以40岁以上多见,起病往往较隐匿。
膜性肾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大多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相关,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与足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继而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形成C5b-9膜攻击复合物,损伤足细胞,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产生蛋白尿。继发性膜性肾病可继发于很多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乙肝病毒感染、药物、毒物、肿瘤或环境因素等。


发病机理:前期的各种感染如感冒等,出现大量炎症介质释放,诱使患者血液中产生大量抗原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患者的上皮细胞下,基底膜增厚,伴钉突形成,引起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不伴有细胞增生。大量的免疫垃圾造成患者肾小球的上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上皮细胞原有的合成富含阴电荷屏障的功能被损害,导致大量蛋白漏出进入尿液。
膜性肾病的治疗要看病情发展的程度,轻度患者可密切观察6个月,积极控制血压,也可以用药物降低蛋白尿。如果病情没有改善或病变严重,西医主要用激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仍然不好,可以使用西药配合中药治疗。中医治疗膜性肾病一般分早期、中期、晚期。早期膜性肾炎,中医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的方法为主;中晚期膜性肾炎,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为主。一般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用中药处方,通常三个月到一年的病情会有所改善。
男子膜性肾病西药治疗仍反复,用中药后尿蛋白降到正常
患者xxx,男,54岁,河南人。在2年前,因身体不适,疲劳乏力,尿中泡沫多,检查发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 8.9克,总蛋白下降,有局部水肿,肾脏内部炎症反应剧烈,被诊断为膜性肾病‖期,使用激素和他克莫司治疗,尿蛋白下降。但患者治疗2年,尿蛋白最低降到3克左右,一直在这个值,没有继续下降。
后来因感冒病情复发,尿蛋白又升高到了9克左右。因为持续高尿蛋白会对肾脏继续造成损伤,患者去了多家医院,西药治疗无果。后来听说中药能治疗肾病,尤其能降尿蛋白。于是,转向用中药治疗。

患者到某医院中医科就医,中医见患者双下肢出现严重水肿,检查发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12.61克,总蛋白下降到30克。要想完全稳定住尿蛋白,必须从根本上改善免疫情况。而膜性肾病本身的发展比较缓慢,好转也比较慢,治疗超过10克的大量蛋白尿,西药不能控制,只能用中药整体调理,增强免疫力。

经过中西医专家会诊,采用西药配合中药治疗,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营养,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综合住院治疗2周水肿症状缓解,继续用药2周,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到3.47克。持续观察用药,2个月后复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到1.98克,观察尿液中含泡沫减少很多,且逐渐变得清晰,其他指标下降到正常范围。患者出院后继续遵医嘱用药,半年后复查,尿蛋白降到正常范围。

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肾小球滤过水平提升,整体肾功能都得到有效改善,调节水钠代谢平衡恢复。肾脏内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降低了复发及恶化的风险。
医生表示,肾功能损伤加速免疫力下降,发生感染后导致肾脏内部炎症反应活跃,剩余肾小球受损,是尿蛋白反复的主要原因。该患者服用激素等药物对尿蛋白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但减药或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主要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在抑制炎症的同时,也对免疫造成有一定影响,虽然单纯用激素药物可以把尿蛋白降下来,但不容易降到正常且易反复。
中医如何治疗膜肾?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多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早期治疗常常会发展为肾衰竭。西医治疗主要是用降压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但副作用相对比较大,中医的治疗讲究内外结合,辨证用药,可以用一些含有艾叶、白芍、生地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1、肾气亏虚,水湿泛滥,脾运失职。治法:益肾健脾,化湿消肿。药方:益肾健脾汤。方药:黄芪、党参、炒白术、炒山药、甘草、茯苓、石苇、野山楂、丹参、炙萸肉等。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真阳虚衰,温阳利水,加味麻黄附子汤。方药:麻黄、附子、乌豆、车前子、甘草等。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2、脾肾两虚,下焦湿热。治法:调补脾肾,清利湿热。药方:健肾汤,方药:黄芪、党参、山药、枸杞、山萸肉、淫羊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泽泻、苡米根、黄柏、益母草、红花、炙甘草、干蟾等。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3、脾虚湿困,三焦气化失司。治法:健脾化湿,调理脾胃。药方:肾病合剂,药物:嫩苏梗、制厚朴、广陈皮、炒白术、知母、茯苓、抽葫芦、炒枳壳、麦冬、猪苓、泽泻、甘草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150毫升,分两次温服。
控制尿蛋白稳定要做好4点
从整体上看,多数肾病类型出现尿蛋白早期并不是很难控制,肾病发展到一定时期,往往有多种因素干扰,导致尿蛋白难降。如反复感冒,高血压、糖尿病不控制,饮食不节制,作息不规律。严格控制尿蛋白在较低的水平,且保持稳定,需要做好4点:
1、明确病理类型。在病理明确的前提下,对症用药,纠正免疫力低下,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改善肾脏内部血液循环调理肾脏内部环境。
2、控制症状。慢性肾病发展过程中,肾脏损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反过来也会影响甚至损伤肾功能。多数肾病类型早期均存在蛋白尿症状,而持续高蛋白尿是影响肾功能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将尿蛋白水平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至少1克以下是基本要求。对防治尿毒症更为有利。

3、控制炎症。尿蛋白的产生与肾脏内免疫炎症反应直接相关,炎症反应造成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导致部分大分子蛋白的流失,引起蛋白尿。而源源不断流出的蛋白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使基底膜空隙越来越大,加速了肾小球的纤维化发展,最终致使整体的肾脏硬化速度加快。

4、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生理性的肾虚是正常的。可是,越来越多的人过早地迈入肾病的行列。其原因,中医专家张振忠主任认为,越来越多的肾病都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的,比如无节律的生活、不健康的饮食、过度饮酒、熬夜等。
长时间熬夜,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容易出现黑眼圈、精神困倦、乏力,耗损肾精、导致肾虚。习惯喝凉茶冷饮。偶尔喝一次并无大碍,经常喝就会带来损伤。因为凉茶苦寒,易伤脾肾阳,而脾肾之阳乃人体活动之根本,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小孩子正处在发育期,经常饮食苦寒的东西不利于小孩子脾肾功能的培补。这些习惯也会导致肾病复发,尿蛋白难控制。




作者: 百度 444 阅读 0 评论



我要咨询

药品 | 病理 | 病例 | 医生

输入您需要了解或查询的关键词,选择需要查询的方向

知识库查询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